
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制度保障,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该校坚持守正创新,找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三个着力点”,不断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三个结合”。一是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实现具体化管理。实行师德师风量化考核,依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细化六个方面内容为24项评价指标,列出21条师德失范行为,从偏重教师个体基本政治素养评判、是否违反师德规范等宏观层面,落实到对于教师思想政治、价值信念、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工作贡献、师生关系、社会公德等难以量化要素的各个方面,落实评价内容。二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精准化管理。实行师德负面行为定性考核,制定11条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行为清单,15条师德负面行为清单。教师触犯负面行为清单,则年度师德考核结果确定为合格及以下等次。依据考核指标,各基层党支部和各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对教师个人师德打分,量化考核,综合评议,确认等次。三是将师德师风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统筹管理。将教师业务工作质量和态度融入指标性评价,教师承担学校和所在学院公共事务、教学工作、教育指导学生情况,科研道德、科研完成情况等纳入师德评价要素,把业务工作情况作为师德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起师德师风与业务工作共生共长的关系,让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焕发新的活力。
——师德师风考评结果“三个挂钩”。该校把师德师风考评结果运用到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各类制度中,并在相关文件条款中把师德师风考评结果作为必备条件,用制度保障师德评价第一标准的落实。一是定点立靶,与教师引进相挂钩。从政治立场、个人品德、学术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对引进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严把教师入口关。二是定责问效,与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相挂钩。把教师年度考核中“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中的“德”,作为年度考核的先决条件。规定“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结果应确定为不合格”“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调整其岗位或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连续两年师德考核基本合格和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须调离教师岗位”等。三是定向切脉,与职称评审相挂钩。在《西安财经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中要求申报高级职务者任现职期间,须有一次师德年度考核优秀或年度考核优秀。师德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
——师德师风考评效果“三个转变”。该校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优良校风,重点靠制度、关键在落实。一是突破难点,评价内容实现由虚向实转变。评价师德师风表现和效果以教师在教学、科研、参与学校公共事务、教育指导关爱学生、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评价要素,依靠事实和数据,由虚向实,提高师德考核评价可操作性,增强考核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大考核评价结果可信度。二是找准盲点,评价过程由难到易转变。精细化分类师德师风要素,区分要素权重,实现评价过程从“合格”和“不合格”的粗放式区分到依据评价体系实施量化评价四个梯度的转变,既重视优秀师德示范引领作用,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中间要素继续细分,提高考核的区分度,增强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突出重点,师德师风要求从宽到严转变。师德考核评必须落实落细,务求实效,注重教师的日常行为表现,从而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该校师德评价体系涵盖师德各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参与学校公共事务、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强化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实现对教师工作与生活各方面行为的综合考量。
(引用链接:https://jyt.shaanxi.gov.cn/index/dsyw/202504/t20250415_349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