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讯

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政中心)建设侧记

2021年12月29日 08:14   点击:[]

陕西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深化网络育人工作作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化优质供给的重要抓手,以独立设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为牵引,努力实现体系化建构、网络化联动、精准化供给。2021年3月下旬,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正式成立,与易班发展中心合署办公,同时负责承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和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实现了对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明、网络教育、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工作职能的归口化管理,将网络思政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延伸至学生发展各方面。


加强顶层设计,做实布局谋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学校党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整合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一方面,独立设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网络育人“中央厨房”。在西部高校率先成立正处级建制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及教师工作部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形成优势互补、线上线下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兼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党委学工部部长兼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副主任,有力实现了部门协同,不仅将网络育人的领域拓展到学校宣传思想战线乃至全校教职员工的全方位,也能更好地统合学工资源,牵头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专业化学习、研究团队建设工作,实现了同心助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与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专项工作联动,以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为依托协同发力,有力统筹有关学院的研究资源,实现了同向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内外配套保障,保持网络育人“强大战力”。在确保按照生均30元独立设置网络思政运行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委网信办、省委教育工委的工作经费支持。从2021年开设,每年保持300万左右的基础建设规模投入,确保硬件建设持续优化,软件建设保持先进。在对原有470平米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后,学校再划拨570平米场地用于二期建设,为下一步的大数据赋能、网络作品培育、网络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打造了一支由优秀思政课教师、教学名师、党政干部组成的网络“领航员”队伍,通过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易班学生工作站、新媒体工作室培育了一批网络“护航员”学生团队,为实现网络精准育人提供了智慧支撑。

注重理论指导,完善落实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的网络思政中心研究工作,围绕研究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把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用实践推进理论创新。

一是以战略思维把握发展大势。在理论上构建了“思政网络”和“网络思政”两大体系,深化网络空间“三全育人”。一方面,建强用好“思政网络”,大力提升用户黏性与信息抵达率,尽可能占领学生用网空间。比如,联合人民网承建了“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了近7000个思政教学成果。作为全国3个首批试点单位,基于易班平台,建设了“思政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平台”,打造了“师说”“辅导员来啦”“青春榜样”等30余个梯队式育人栏目。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推动学校各类网络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断深化“网络思政”的内涵。比如,学校每年投入经费20余万开展“培优计划”,围绕学生的兴趣圈层,分别从师生、生生、陌生人3个校园网络传播场域出发,做好内容供给,建成了1个省级教科文体卫网络思政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辅导员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建立了30多个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了“网络文化节”育人品牌,进而引导全体教职工主动参与网络育人,努力解决师生互联网场域“有社交无思政”的问题,进而优化网络公共空间“有舆论无引导”的难题。

二是以辩证思维看待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政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西安市出现了多轮疫情,每一次疫情防控的现实危机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思政教育契机。结合承担陕西省委网信办网络文明建设“四个一”工作的契机,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一营、一节、一品、一推选”活动,通过动态化组织网络骨干入营培训,组织开展网络文化节、易班嘉年华,打造“一院一品”工程,培育孵化一批网络思政精品项目、网络教育研究课题、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方式,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空间,打造正面宣传教育场域,破解网络空间舆论“飞沫化”的问题。比如,疫情防控期间,“经管有你”“辅导员来了”“旭述芳华”等一批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了一系列直面现实热点、深受学生喜欢的网络作品,很好发挥了引导作用。2021年年末,西安遭受疫情的重大考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针对学生较为集中的日常问题和困惑较多的热点问题打造了“回应”系列推文,围绕“线下考试”“正确佩戴口罩”“封闭管理”等关注点,以“老师,为什么”为统一标题,精准回应;从学生视角出发,针对学生家长的关切,打造“TA说”系列,及时传递学校的保障举措,平复家长的情绪;围绕师生的实际需求,开发“陕西科技大学战‘疫’互助平台”,设置“我有物资”“我有需求”“信息发布”等板块,及时传递正面信息,帮助师生共克时艰。上述作品由网络思政中心运营的“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微信公众号、“SUST云科大”视频号以及易班全媒体矩阵发布,仅“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微信公众号单一平台,就实现了“篇篇近万,多篇过万”的校内关注热度,很好发挥了正向引领的作用。

三是以底线思维抓好日常工作。积极对接陕西省委网信办和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承担全省网络意识形态调研,制作分析报告,从中找寻问题,梳理经验,优化举措。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定制化打造网络骨干培训课程菜单,分别面向全省、全校的网络工作骨干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紧密对接教育部,融入发展大局大势,启动了“大数据赋能中心”“网络作品培养孵化中心”“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三个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大数据赋能中心”主要抓取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面向“网络作品培育孵化中心”开出“订单”,“网络作品培育孵化中心”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驻站网络文化工作室乃至全校师生进行“招标”,结合学生的圈层要点、时间节点,专业特点,以优质作品及时化解回应舆论热点,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主要针对“通俗版”问题回应推出“理论版”的内容解析,讲清楚“为什么”这个关键问题,实现理论清醒,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不糊涂、不摇摆、不回避、不沉默,进而引领行动自觉。为此,学校也在加快出台网络作品纳入科研评价体系的方案办法,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融入育人体系,发挥专业作用。

建设品牌体系,实现样态优化

学校推动实践理念共享化、创作内容针对化、过程管理系统化的三重创新,与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进行深度合作对接,整合网络资源力量,创设了“有易思”共享供给站,从思想引领、思路拓展、思潮回应三个方面,运用移动课堂、互动活动、交互体验轻应用等多种形式,综合拍、画、说、演、唱等多种方式,制作推出系列精品思政内容,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有感情的事情变得有感觉,致力打造网络育人新样态。

一是有内涵,易形式,让网络思政内容受喜爱。聚焦不同受众网络圈群,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和互动传播,设计涵盖口袋思政课堂、网络接龙互动活动、交互体验轻应用、思政短视频5个类别10个品牌性栏目和20余个日常网络育人栏目。其中,联合制作推出的“榜样,你好——百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眼中的党史人物短视频讲述活动”,以“文物切入”“座谈访谈”“书信朗读”等多种形式,创新讲述红色故事,借以短视频这一生动载体广泛传播,全网点击率突破500W+,“红星照耀学四史,百年辉煌再启程”活动累计吸引全省90余所高校50万师生参与分享接龙,另外,“贺建党百年,绘时代光影”摄影展示活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为建党百年发‘声’”红色经典影视配音活动、“解茫盒——我为学生办实事”等品牌栏目均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工作反响。

二是有创意,易载体,用网络思政技术升级赋能。注重思政网络媒介的纵深建设,融合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资源平台,整合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网络平台,在品牌化培育、系统化构建、分屏化设计的思路下,形成了思政教育网站为基础,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APP)为重点,传统网站与“两微一端”相融合的网络平台矩阵。同时,建成智慧学工底层数据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为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作提供“信息池”和“数据库”,目前已经取得智慧思政建设两项专利。同时,结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培训等途径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互联网+网络育人”“网络育人赋能精准思政”等论坛,增强教师队伍对数字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把握,深化他们对网络传播规律的认知,提高他们的互联网技术和素养。

三是有格局,易定位,助网络思政模式共建共享。一方面,在传播者的策划制作层面共建共享。针对西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积极主动联合有关单位、媒体、高校等,拓展宽广的合作面,提升产品输出水准,这种共享使学校的思政资源与设备的功能被互联网无限放大,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受众的定位层面共享共育。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足的问题,聚焦高校立德树人的对象,立足学校学生,面向陕西双非高校学生,拓展推送给西部其他青年群体,搭建了青年群体表达、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这种共享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受众“储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是也能在参与中,个性化地提出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获得交流与评价,形成彼此促进的共同体。

四是有温度,易思维,推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转型。针对学生乐意表现才能的特点,积极提供网络展示舞台汇聚正能量;针对学生内在多元需求的特点,着力提供丰富资源选择彰显亲和力;针对学生热衷交流分享的特点,主动提供网络互动应用增强导向性。作为面向学生主体开设、以提升思政网络用户黏性为目标的“小中树洞”栏目,多篇阅读量突破10W+,最短一篇推出半小时破10W+,师生反响热烈,引发广泛关注。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省校两级网络思政中心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体系化建构、网络化联动、精准化供给的工作机制,围绕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的网络育人工作顶层设计,对标对表打造校本化育人体系,逐步实现教育资源“一网”统筹和思政教育的“一网”承担,用大数据赋能助力思政领跑。



上一条:赵一德:严之又严抓实高校疫情防控 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下一条:陕西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召开 方光华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