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脉,其内容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纲要》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培根铸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积极探索其将西迁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可以进一步凸显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感,激发其内在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力和。
关键词:西迁精神;《纲要》课教育教学;守正创新
西迁精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西迁精神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饱含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的基因传承,给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迪。西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脉,其内容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资源。
西迁精神作为高校思政《纲要》课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意义上讲,二者均存在许多关联,耦合性甚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其将西迁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改进教学方法,将西迁精神全方位、立体化融入到高校《纲要》课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凸显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激发其内在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添砖加瓦。
“西迁精神”与《纲要》课教学内容的契合性
思政课教学的鲜明底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以学术讲政治、讲道理。将西迁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可以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中汲取思想智慧,提升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其一,用西迁精神的“核心”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纲要》课第八章第五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的教学内容中,有“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形成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等内容。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西迁群体的由来、演变以及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史实,将大量“西迁人”身上所展现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怀引入课堂教学,让大学生见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大学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心血。同时,也让学生进而联想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重重困难艰辛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书写的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的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如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她们构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西迁精神与这些精神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讲解,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新中国建设中,正是因为有这许许多多像西迁精神这样的精神谱系做支撑,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
其二,用西迁精神的“精髓”坚定大学生的政治方向。西迁精神的“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纲要》课教材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讲述这些内容时,可以将西迁精神的“精髓”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将“西迁群体”的大量故事融入其中生动讲授,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其三,用西迁精神的“内容”磨砺大学生品格意志。西迁精神的“内容”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纲要》课教材第七章第三节有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胸怀大局,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争取和团结的政策,最终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并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大学西迁知识分子正是怀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梦想,毅然放弃自己在上海相对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和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在教材第八章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的教学内容讲授中,教师可以将西迁精神的“无私奉献”内容融入其中,融入大量典型的西迁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感人事例。交通大学“西迁人”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祖国大西北的发展铸造了一个个精神丰碑。同样,教材第九章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与西迁精神的“艰苦创业”内容紧密衔接。1955年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6000多名师生员工义无反顾踏上了西迁征程,艰苦创业,用青春和汗水铸造了一所高等学府,为彻底改变西部鲜有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三节内容是“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与西迁精神“弘扬传统”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当年交通大学的西迁知识分子正是带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使命,去解决西北地区人才和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西迁老教授鲍家元曾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迁校,也不仅仅是为西北做贡献,而是为国家,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做出忘我的一种榜样。”西迁知识分子把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拓展西迁精神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政课主干课程之一,不但要抓理论武装,还有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以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纲要》课程在加强理论课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其实践课教学的途径和渠道;西迁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将其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实践活力,加深大学生对西迁精神的体悟和感悟,努力提升大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其一,实地走访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以及相关遗址。作为西迁精神的实践载体,交大西迁博物馆2018年12月1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其展厅内容分为序厅、溯源、西迁和致远,从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学西迁,“从南洋走来”到“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重要指示。思政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西迁博物馆,让学生在馆内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的助力下,感悟西迁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加深对西迁精神内涵的理解,从而增强自己的爱国热情。另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去探访有关“西迁遗址”,将课堂的理论和实践中的见闻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多的西迁知识教育。
其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打造西迁精神可视化实践教材。 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纲要》课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盘活育人资源,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丰富有关西迁精神的实践教学资源。比如,指导学生研制有关西迁精神的VR精品课件、录制有关西迁人物和事件的系列微视频以及排练有关西迁故事的舞台剧,将西迁精神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深度融合,开拓本门课程可视化教材的新模式。
其三,寻找新时代“西迁人”,赓续西迁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年西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关于老教授们爱国奉献的感人事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身边同样也有很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践行者。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计划等活动,到国家中西部基层去支援当地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从事这些工作的毕业生请回学校,在大学生中宣讲他们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让学生们深刻领悟自己身边的西迁人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从而赓续西迁精神,坚定大学生报国之志,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其四,举办西迁精神知识竞答活动,引导师生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有关西迁精神知识竞答活动,把教育和竞赛活动结合一起,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群众参与,把有关西迁知识和党员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校园中营造有关西迁精神的党史学习氛围,让西迁爱国故事、西迁励志榜样在大学生中发扬光大。通过竞答提醒让大学生不能忘记红色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对竞答活动的指导全过程参与,更加促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
其五,举办“西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厚植爱国情怀。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讲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直抵内心;讲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在《纲要》实践课教学环节中,举办以“西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声情并茂在舞台上充分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缅怀红色历史,聆听红色经典,培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怀。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提振精神面貌,让新时代的大学生领悟好西迁精神,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自觉将西迁精神的价值理念通过实际行动“外化”出来。
【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21JDSZK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颜毓洁,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