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思政

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研究课题培育成果展(1)|《觉醒年代》对思政课教师的几点启示

2022年04月12日 14:47   点击:[]

【导读】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文件精神,提升我省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水平,省委教育工委指导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于2021年启动了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立项培育工作,产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与优质作品,本网特开辟专栏进行推展。

本期推展的是西安科技大学常瑜老师团队所属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网络思政微空间开发与优化》(2021SPWSKT—C—20)阶段性成果,该文以红色现实题材影视剧成功“破圈”深层原因为切入,对如何创新思路上好新时期思政课,激发青年情感认同与思想启迪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觉醒年代》对思政课教师的几点启示

《觉醒年代》这部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以生动的历史叙事、细腻的人物刻画、真挚的爱国情怀、精美的艺术构图,打破了收视圈层的壁垒,收获了大批年轻的观众。特别深受90后、00后的追捧,他们用“好哭”、“刀心”、“yyds”、“二刷、三刷”等这些他们专属的网络话语,标记着直击心灵的感动。

《觉醒年代》为什么能在众多献礼建党百年的影视作品中胜利出圈,我想这不仅是一部与青春有关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用100年前青年们的价值观回应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消除了时代的壁垒,把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今天的我们。在宏大的历史叙事空间里,它找到了一种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表现形式,以一批民族先进分子追寻救国之路、传播革命思想为主线,呈现出那段雄浑悲壮的、生动感人的历史现实和人物的心路历程。它对历史事件的叙事方式、对典型人物的艺术刻画、对思想情怀的传递方式,让受众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成功,对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亦有启发。

一、寻源的,而非结论的。

《觉醒年代》没有孤立地去讲历史事件,而是将其融入中国近代国家命运、社会状态和百姓生活的大背景之中,让观众能更好地走近和理解那段历史。100多年前的中国,国运飘摇,民智未开,我们从镜头中看到婚配给公鸡的花季少女,看到争抢人血馒头的穷苦百姓,看到长辛店工人的妻子跪地乞讨......麻木的、荒诞的、绝望的,却是百年前中国的常态。所以,要革命,要救国。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青年领袖要为中国“找药方”、“开民智”,那么具体怎么办呢?他们推广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想用新文化救国。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北洋政府的腐朽软弱、新文化运动遭到压制,让他们重新思考救国之路。陈独秀放弃了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允诺,中国想要发展,不能光反对封建主义,还要反对帝国主义,捍卫自己的主权。不能光有思想,还要有行动。因此,不仅要谈“政治”,还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用先进的理论去发动群众。五四运动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民主、爱国思想在民众中的传播,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壮大。陈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不断深入,而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让他们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心。但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并未改变,他们使命在肩,迫切寻路,在天津海河岸边,面对山河破碎、饿殍遍野,陈李二人宣誓建党。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能看到革命领袖从迷茫到觉醒,从觉醒到反思,从反思到付诸实践的心路历程,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单向的灌输,也不回避人物思想转变的曲折,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讲得入理入情。

再比如,李大钊在给长辛店的工人们讲八小时工作制,他用了非常贴近生活的表述:“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了、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所以我们要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这样的宣讲,工人们才能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讲清楚了“为什么”,那么“是什么”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的思政课,不仅要讲好结论性的“是什么”,更要追根溯源,带着学生回到真实的历史时空里,去寻找“为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认同。

二、鲜活的,而非标签的。

《觉醒年代》受到青年观众的喜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深度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一串串伟大的名字,一个个历史标签,而是立体、鲜活、现实的人。他们是有些“封建家长作风”的父亲、是“怕媳妇”的丈夫、是“跟父亲拧巴”的儿子、是“可敬可爱”的老师、是“常有分歧却生死与共”的挚友。他们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大情怀,也有小缺点。他们跟今天的我们一样,也在追问意义、追求事业、追逐梦想。这就拉近了历史人物和当代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他们不再是令人仰视的、悬空的存在,而是近在眼前的可亲可敬可爱之人。年轻观众找到了自己与他们的一种内在联系,产生了一种深度的情感共鸣。那么,当这群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抛弃个人利益,九死而不悔,这对当代青年的精神感召将是有力的、也是深刻的。

党史,也是人史,当我们在给学生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打开一个生活化的小切口,生动地去再现那个时代场景,还原人物的鲜活个性,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受教育,明大义。

三、关照的,而非空洞的。

剧中,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第一次演讲,直击大学风气之陋习:“许多人不问学问深浅,唯独问官职大小,这大概是希望,毕业之后有人提携吧,”他还告诫学生:不能“不问学问之有无,唯分数之多寡”。蔡元培校长所说的秉承这样价值观的年轻人,如今也大有人在。

教育,不仅传递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成长需求。信仰缺失、历史虚无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如今很多年轻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而选择“躺平”。这不代表他们想“躺平”,而是他们的思想困惑、成长需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答。

剧中的陈延年圈粉无数,他是19世纪的90后,他跟我们当代的90、00后一样,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他的父亲陈独秀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他充分的成长空间,他积极关注,但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主义。陈独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陈延年。在陈延年短暂而悲壮的人生历程中,他完成了从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从一名学生向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转变。面对人生的选择题,他主动寻找历史的自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理想与现实、小家与大家、爱情与事业,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要主动去研究、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照青年们的思想困惑和成才需要。空洞的说教和僵化的语言,无法触及心灵,我们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来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方法。给他们讨论、比较、反思的空间,引导学生以古思今,获得现实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同时带领他们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建立当代青年的一种历史自觉。

四、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觉醒年代》中有一个群体,既可敬又可爱,那就是北大的教授们。旧文化与新文化、保守与激进、革新与革心、改良与改革的辩论和纷争,首先从他们开始。蔡元培校长和北大,给予了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以极大的包容,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大学即是如此。作为新旧文化代表的老师们,他们之间展开了各种思想和主义的辩论。每次交锋,都堪称一场精彩的演讲,一次关于文化、精神、道路等重大命题的深刻讨论。而真理越辩越明,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也让马克思主义真理最终胜出。

在我们的思政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学术的空间、舆论的空间和思考的空间。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辨、去讨论,变“一对多”的宣讲灌输为“多对多”的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思政课堂活起来。面对一个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结论可能是唯一的,但分析的方法和思维过程不是单一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传递真理、激扬梦想、凝聚共识的空间。我想这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

五、引领的,而非布道的。

从《觉醒年代》北大教师们的群像中,我们对所谓“师者”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不仅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更是时刻洋溢着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的精神导师。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在生活中,他们用深刻的、也生动的,可敬的、也风趣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面对信仰,他们矢志不渝。面对困难,他们坚韧自信。面对思想分歧,他们从不人身攻击、见面鞠躬、崇礼尚德。面对学生,他们亲和有加、爱护备至。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坐而论道”,我们更要在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思维视野、人格品质上做学生的表率。不仅要靠扎实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更要成为学生喜爱的人、信任的人、引领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上一条: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研究课题培育成果展(2)丨学习抗疫“明星”钟南山 下一条: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实践项目孵化作品展|抗疫漫画《陈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