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班共建案例

构建一体化“微传播”,提升思政“时效性”

2021年06月30日 21:50   点击:[]

构建一体化“微传播”,提升思政“时效性”

——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年度重点工作,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西安工业大学认真开展“共抗疫情显担当,爱国力行育新人”主题活动,深刻认识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辅导员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文学院辅导员李聪等团队认真筹划,利用新媒体微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树立起牢固的家国情怀。

具体包括: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一线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结合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实际。教育队伍创新,由小见大,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覆盖面,用行动践行爱国心;教育阵地创新,善用网络微传播,强化爱国舆论引导;教育形式创新,突破时间空间局限,线上线下实现联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应该清楚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克服困难,在做好学校信息排查统计,上传下达,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及时总结,要把疫情、灾难变成教材,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家国情怀。从实际情况看,这一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社会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方式方法,包括网络舆情、网络文化建设等,以价值传递和思想引导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教育活动。疫情下着眼网络思政育人要求,辅导员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和推动爱国报国行动,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创新。

二、组织实施

围绕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疫情爆发后西安工业大学积极动员组织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立足实际将疫情变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李聪等撰写发表《疫情之后,我们要上好这门形势与政策课》、《见证了最美逆行,更见证英雄凯旋》、《网络舆论引导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基于新冠疫情的思考》等思政网文;积极录制抗疫思政微课《爱国主义要与投身报国之行相结合》;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分享身边战役故事”、“战疫阅读”等活动,并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推出;积极感召党员干部、积极分子等志愿加入抗疫队伍,自愿向组织捐款,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使命;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一线提交“特殊思想汇报,其突出的表现受到媒体关注报道;组织开展在线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辅导员团队立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申报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基于新冠疫情的思考》,西安市社科项目《重大疫情防控中爱国主义精神与网络舆论引导》,西安工业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正向网络舆论引导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加强爱国主义理论研究。建立完善我在校园、院校微信平台、壮大微传播影响力。

教育队伍创新,由小见大,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覆盖面。在党委学工部指导下,学院辅导员队伍积极展开行动,通过网络班会、在线课堂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立足身边的抗疫故事,积极展开交流讨论,组织团队申报辅导员工作课题;学生党支部加强理论学习交流,持续开展“战疫阅读”、“分享身边战故事”等;从辅导员到党员干部,再到普通同学,以点带面,由小见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教育阵地创新,善用网络微传播,强化爱国舆论引导。疫情爆发后学校辅导员积极做好学生生活保障、心理关怀和思想引领,呼吁青年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和责任,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文学院辅导员李聪等通过发表思政网文、录制抗疫思政微课堂,用身边故事、身边人物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家国情怀。学院学生积极深入家乡抗疫一线,支部党员全部捐款志愿抗疫,入党积极分子王祎昆同学在抗疫一线递交了一份特殊思想汇报,向组织表明自己的抗疫决心。

教育形式创新,突破时间空间局限,线上线下实现联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突发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指导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形势,创新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手段,发挥手机终端作用,从传统课堂转到网络课堂,引导学生参与,突破时间空间局限,不管学生在哪里,都能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形式不仅仅在教育方式,更重要是体现在实际环节,鼓励引导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经过实际行动,亲自体验,让他们对家国情怀体会理解更加深刻。

三、工作成效

1、学生参与度、满意度高:疫情期间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不仅有校院两级网站、“我在校园”服务端口,还有微信公众号、网文、诗歌、微视频、图片等,这些均为辅导员和学生原创。在“战疫阅读”和“我身边的抗疫故事”中,辅导员指导,党员、积极分子、普通学生全程参与,学生的作品和优秀事迹不仅在学院平台展出,还在学校官网、陕西传媒网等新闻媒体报道。这些精彩内容巩固了爱国教育阵地,丰富了学生爱国主义知识,引导学生将自己爱国情转化为爱国行,在疫情一线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使命。

2、上级肯定、同仁鼓励疫情爆发后,教育部发出“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呼吁青年大学生要肩负时代使命和责任,学工部先后发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告全体学生书》,组织辅导员加强疫情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政团队先后在“高校辅导员”、“辅导员联盟”等平台推出抗疫爱国思政网文、录制微课视频在学工部微信推出,这些抗疫教育活动得到上级的肯定、点评,同行也积极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党员加入抗疫志愿队伍的感人事迹也得到了相关媒体的报道,学生家长也连连称赞。

3、建设成果丰富:依托学校开展的“共抗疫情显担当,爱国力行育新人”教育活动,李聪团队目前积极申报陕西省辅导员工作课题1项、西安市社科项目1项,校级辅导员工作课题1项,人民网转载文章1篇,在“高校辅导员”等发表网文4篇,录制1部抗疫思政微课,所在支部开展主题活动获校官网、传媒网等报道,抗疫志愿者获得表彰并且得到社会媒体采访报道,支部党员参加录制的“我心中的思政课”曾于2019、2018年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四、案例启示与思考

1、重视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和思想引领。学校每年开展校级、省级辅导员研究课题研究申报,围绕专题组织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理论团队学习,增强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等,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引导辅导员勤思考、多思考,加强互联网知识学习,多措并举建立一支可靠的网络思政骨干队伍。

2、精准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丰富内涵。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高校辅导员要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与科学阐释,推进对新时代爱国主义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课题研究,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挖掘抗疫爱国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推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品项目、优秀作品。

3、围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善用互联网思维、微传播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牢牢把握“互联网+”机遇,挖掘身边典型人物、讲述身边优秀故事,丰富和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用好微传播,积极发挥网络阵地育人功效。

4、坚持由浅入深,将激发爱国之情与投身报国之行相结合。组织好“开学第一课”、“我和祖国共成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品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注重激发师生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5、坚持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与运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着力挖掘校园文化中“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传承西工精神文脉,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引导师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积极统筹协调校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报国志向、锻炼本领能力。

西安工业大学在抗疫爱国教育中,构建一体化微平台,善用微传播,积极挖掘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坚持由浅入深,内外联动,着力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爱国情感、激励使命担当等途径砥砺爱国奋进。

上一条:四全媒体聚能量,培根铸魂育新人 下一条:思政贯通 师生联动 媒介互融——“三全育人”背景下网络育人矩阵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