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农民画与文化振兴

2024年07月21日 23:43 杨若林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点击:[]

南索村以其独特的农民画文化而闻名。村内的墙壁上画满了农民画,这些画作不仅宣传了道德礼仪和政治文化,还装饰了整个村庄,使其宛若一条农民画的长廊。团队成员在村民的带领下,见识到了这一文化长廊的独特魅力。每一幅画作都充满创意和美感,队员们纷纷驻足欣赏,甚至不惜跪在地上、钻进草丛里拍摄画作的全貌。

西安外国语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南索村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60多岁的张青义是南索村唯一的农民画画家,被誉为一级画家,现任户县农民画协会副主席。团队有幸拜访了张青义老师,了解了他对农民画的热爱与坚持。张老师家中布置独特,院墙上画满了他的作品,展示了南索村中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南索村的文化振兴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南索村,作为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通过农民画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南索村,开展了一次详尽的调研活动,感受并记录了这个村庄的文化振兴历程。

初识南索村

南索村位于余下镇东北4公里处,东西6号路和南北7号路交汇处的东北侧。该村历史悠久,村名源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前,因天然大涝池“莲池”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填池索田,并在此定居建村,因此得名“索村”。后来,因地理位置不同,又分为南、北、东、西四个村。1950年4月16日,南索村隶属第四区(秦渡区)第八乡(莲池乡),并管辖周边的几个村庄。从1961年起,南索村一直由余下镇管辖。

张青义老师谈到,农民画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农民生活,而是与公益广告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画的形式展现。每一幅墙面画作都是他与其他画家共同创作的成果,他们在烈日下连续多天的辛勤工作,才铸就了今天的农民画长廊,不仅美化了村庄,还宣传了农民画,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传承与推广

南索村地处偏僻,人口较少,因此农民画的推广和宣传面临一定的困难。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农民画,三下乡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向村民分发了亲手制作的农民画宣传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村民对农民画的了解,增强他们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意识。

南索村农民画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队员代媛媛感慨道:“张老师的一句话令我感触良多——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生存。在农民画创作中,个性尤为重要。若只是模仿他人,很难得到认可。做人亦是如此,要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过不平凡的人生。”

南索村的未来展望

南索村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南索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村里计划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为村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也将继续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下乡团队在南索村进行调研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三下乡团队对南索村的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南索村的发展之路,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动力。

后记

在为期一天的调研中,三下乡团队不仅亲身感受了南索村农民画的独特魅力,还通过分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了村民对传承及保护农民画的意识。未来,南索村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上一条:护得山绿松柏青,青春聚力正当时 下一条:童心筑梦 赋能未来 | 人工智能学院“AI领航”实践队扎实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