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深入实施,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逢盛世青年行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渭南市富平县进行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问卷调查,了解市场供求
本次活动团队成员注重城乡对接与融合,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城市百姓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和乡村产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实践团队就柿子相关问题对各省份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柿子消费者偏好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柿子时的行为模式、偏好习惯和对柿子的认知、需求。该问卷为团队了解分析富平县柿子产业的发展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
(部分调查问卷数据)
宣讲助老,情暖庄里百姓
为了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实践队在庄里镇庄北村、南午村进行了养老保险及医疗健康宣讲。在养老保险宣讲中,团队成员为村民们提供详尽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问答,提升了广大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医疗健康宣讲重点讲解老年常见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和养生方法,这些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养老保险及医疗健康宣讲)
归雁领航,赋能乡村振兴
(“归雁”乔彬彬介绍电商助农)
在庄里镇杨家村的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返乡青年乔彬彬带领企业依托电商发展和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发柿子延伸产品,引领当地柿子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做出卓越贡献。在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该公司注册有“喜柿”、“富柿”等多个知名商标,品牌效应显著,但是这些品牌商标存在多次被他人冒用的问题,这也证明对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此次走访,实践队深刻理解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潜力与挑战,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归雁”贡献智慧和力量。
田间柿语,共话丰年盛景
(柿农杨纯布介绍富平柿子)
实践队深入南午村的田间地头,采访了当地的柿农。在大片的柿地中,初生的柿果缀满枝头,青涩而坚实。在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民的生活与柿子产业紧密相连,柿子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柿农向团队成员介绍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将自家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这不仅拓宽了销路,还能让农民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市场信息。
探秘柿染,领略古韵今风
实践队来到了富平县薛镇柿小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参观一门古老的染色艺术——柿染。柿染,顾名思义,是以柿子为原料进行染色的一种技艺。柿染的颜色独特而迷人,沉稳的色泽、自然的纹理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柿染艺术馆中展出的柿染布料、服饰、家居饰品等艺术作品,无不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公司的主要经营方向是柿漆生产,未来该公司将大量生产柿漆,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生产车间负责人刘耀鹏介绍柿染过程)
在曹村镇太白村实践队邂逅了远近闻名的千年柿树。相传朱元璋为感念这棵柿树的救命之恩,封其为“凌霜侯”,并御书立碑以示纪念。这一传说不仅为这棵柿树增添了传奇色彩,也使其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救命树”和“吉祥树”。如今,这棵千年柿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记录着人们虔诚的心愿。
(太白村“千年柿树”)
柿博之旅,探寻柿业根脉
为深入了解柿子的历史和文化,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曹村镇的中国柿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以柿子为建设主题的博物馆。走进中国柿博物馆,仿佛踏入历史的时空隧道,沿着展览路线前行,从古老的野柿叶化石到现代的柿子深加工产品,从古代宫廷的珍馐到文人骚客的诗词文赋,馆内展出的大量图片和标本不仅记录了柿子的发展历程,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柿博物馆还通过展示当地柿子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以及当地农民利用柿子资源进行创新创业的生动案例,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柿子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探访中国柿博物馆)
乡村记忆,镌刻青春梦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逢盛世青年行实践队在富平这片富饶的土地,经历了充实而难忘的“三下乡”之旅。从项目的精心筹备到圆满收官,从校园的象牙塔到广袤的田野草木,团队成员共同绘制了一幅青春与汗水交织的画卷。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不仅在技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协同合作中建立了深切的默契与情谊。在富平的日子,团队成员跨越了校园的藩篱,与社会多元角色亲切交流,与厚重土地亲密接触,那些课堂之外的知识与经验,如同甘霖般滋养着学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