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建设多元化、开放式的平台来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思政教育 学生管理 协同性 融合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这既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环境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持,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关系
1.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思政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管理则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关系,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对学生管理产生积极影响。思政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与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相呼应。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管理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使其理念得以落地。学生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而思政教育则需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学生管理还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反馈和评价的机制,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管理政策和方法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实际的反馈。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管理数据和评估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
2.思政教育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
思政教育通过引领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思政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历史文化和人生命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学生未来在面对决策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做到遵法守纪、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等。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校方可以根据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品格。学生管理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公益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他们在行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思政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分辨是非曲直、懂得自我约束,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和规范。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管理、开设自我管理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
3.思政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互动关系
思政教育通过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管理则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基础,通过制定管理规定和提供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教育活动、思政课堂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管理应当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以及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学生管理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思政教育则应充分考虑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管理相衔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思想引导和成长实践。学生管理通过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优势,进一步指导其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和项目,使其发展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思政教育的开展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能够从中获取有效的经验和资源。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借鉴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思政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关系中,思政教育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思政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思政课程和教育活动,传达学生自我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可以在自我管理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激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管理指导和咨询、心理辅导、组织活动和项目等支持,鼓励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制定目标、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支持和服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和实践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增强其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自我管理需求和困惑,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核心逻辑
1.理念与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理念与目标的一致性,即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在理念和目标上应保持统一和协调。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者都以学生为中心,都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都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此,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理念一致性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遵循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规范行为、提高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两者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都致力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目标一致性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方向。
2.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
思政教育过程强调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注重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管理过程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两者在形式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但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觉践行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要求。
3.融入式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的协同运用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的协同运用,即将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的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融入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管理的策略则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管理,通过制定制度、提供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将融入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的策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融合思政教育元素的学生管理活动和项目,实现管理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融入式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的协同运用还需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平台,学校可以将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管理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条件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例如,通过与学生社团合作,组织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课程,这样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同时也为学生管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和反思。学生管理工作者则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能够更好地推动融入式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的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和探索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系;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管理实践中体验思政教育的力量。
4.培养育人环境与机制的共建共享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培养育人环境与机制的共建共享,即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和机制,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成长发展。学校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共建共享的机制是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保障,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合作项目等促进双方的合作。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反馈,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1.建立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需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为两者的协同融合提供有序的组织保障和实践路径。
(1)建立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领导机制。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或部门,负责统筹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工作,并明确相应职责。该机构应由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确保双方在决策和计划制订中有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实现统筹和协同。
(2)建立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信息共享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或系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的信息互通和共享。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思政教育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建立合作项目与活动的联席会议机制。学校可以定期召开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联席会议,邀请双方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与。会议旨在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讨论和确定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合作项目和活动,推动两者在目标定位、活动策划和实施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2.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需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移动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例如,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在线学习思政课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沉浸式的思政教育体验。
(2)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与学生管理相关的思政教育活动,如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3)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具体环节,提高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学校可以将思政教育的要求融入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方面,使学生在管理实践中自觉践行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提高两者的融合度。
3.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
在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以真挚的关爱和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丰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过程中,也要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术研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4.建设多元化、开放式的思政教育平台
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需要以建设多元化、开放式的思政教育平台为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参与机会和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协同融合。学校可以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平台上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讲座、研讨会等,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构建开放式的思政教育平台可以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同时,平台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和学者来校内举办讲座和开展研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思维空间。
思政教育平台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提供学习和参与管理的机会。通过开设思政学习社群、学术研究团队等,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平台还可以设置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机制,让学生能够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结 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理念与目标的一致性、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融入式教学方法与管理策略的协同运用以及培养育人环境与机制的共建共享等路径,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管理,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同时,学校也应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建设多元化、开放式的思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昂.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2):165-168.
[2]黄鹏.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应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0):81.
[3]张瀚.新时期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109-111.
[4]德青泽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0):19-21.
[5]揭丽.探析高职辅导员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2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