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思政

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元年记

2021年12月31日 09:38   点击:[]

编者按:

高校网络育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载体。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网络思政工作的运行体系,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重要机制保证。在国家级层面,建设有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网等网络阵地;在省一级层面,建设有各省级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在学校一级,正在开展不同内容和方式的工作探索。陕西科技大学作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承建单位,在西部高校率先成立正处级建制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今日刊发《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元年记》一文,介绍陕西科技大学校级网络思政中心建设的探索经验,供高校思政工作战线特别是网络思政工作同仁交流参考。


2021年3月下旬,学校独立设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与易班发展中心合署办公,负责承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和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并实现了对学校网络文化、网络文明、网络教育、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工作职能的归口化管理。由于全国目前独立设置机构的高校仅有寥寥几家,加上自身对于网络思政工作缺乏深度的研究和思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艰辛探索、艰苦创业和艰难超越,时至今日,当静下心来做一些总结的时候,不由感到百感交集。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仅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部门,特别是新设的机构,如果不能抓住起步期实现关键跨越,如果不能抓住转型期实现弯道超车,如果不能抓住利好资源实现内涵升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忽略、被边缘,甚至夭折,建不好中心,愧对组织的信任、愧对师生的支持。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认可,得到了一些肯定,也让我深刻领会和感悟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党委重视是根本,第二句话,理论指导是核心,第三句话,样态优化是切口。

一、党委重视是有位有为的根本保证

干成一件事,需要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政策、二是经费、三是资源。学校党委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付出的是真情实意,带领着真抓实干。在政策上,统筹校内思政教育工作优势,汇聚网络思政品牌与人力资源,在西部高校率先成立正处级建制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及教师工作部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形成优势互补、线上线下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兼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党委学工部部长兼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副主任,有力实现了部门协同,不仅将网络育人的领域拓展到学校宣传思想战线乃至全校教职员工的全方位,也能更好地统合学工资源,牵头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专业化学习、研究团队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与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以专项工作联动、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为依托协同发力,很好地统筹有关学院的研究资源。在经费上,在确保按照生均30元独立设置网络思政运行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委网信办、省委教育工委的工作经费支持。同时,每年保持300万左右的基础建设规模投入,确保硬件建设持续优化,软件建设保持先进。在资源上,对原有470平米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后,学校再划拨570平米场地用于二期建设,为下一步的大数据赋能、网络作品培育、网络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一句话概括:党委看得远,工作动手早,举措落的实。以前写汇报材料经常写党委重视是根本,但由于没有负责整体工作,理解认识还不是很深刻,但在网络思政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这个根本原因的重要性,具体而务实的举措,为中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储能。

二、理论指导是走深走实的核心要素

陕西科技大学的网络思政中心建设从开始,就不是简单地将其定性为一个工作中心,而是在加强学理性研究阐释的基础上,以理论指导、推动中心发展。以前可能对于理论指导的力量也没有太强的概念,但在近一年的创业历程中,深切感受到了理论带来的格局性变化。

一是以战略思维把握发展大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可以说这是对互联网地位和作用最新、最权威的界定。学校党委把加强改进网络思政工作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在理论上构建了“思政网络”和“网络思政”两大体系,深化网络空间“三全育人”。在主要领导的亲自思考、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下,一方面,我们建强用好“思政网络”,大力提升用户黏性与信息抵达率,尽可能占领学生用网空间。比如,联合人民网承建了“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了近7000个思政教学成果。作为全国3个首批试点单位,建设了“思政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平台”,打造了“师说”“辅导员来啦”“青春榜样”等30余个梯队式育人栏目。另一方面,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推动学校各类网络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断深化“网络思政”的内涵。比如,学校每年投入经费20余万开展“培优计划”,建立了30多个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了“网络文化节”育人品牌,进而引导全体教职工主动参与网络育人,努力解决师生互联网场域“有社交无思政”的问题。

二是以辩证思维看待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政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西安市出现了多轮疫情,每一次疫情防控的现实危机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思政教育契机。结合承担陕西省委网信办网络文明建设“四个一”工作的契机,我们在校内开展了“一营、一节、一品、一推选”活动,通过动态化组织网络骨干入营培训,组织开展网络文化节、易班嘉年华,打造“一院一品”工程,培育孵化一批网络思政精品项目、网络教育研究课题、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方式,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空间,打造正面宣传教育场域,破解网络空间舆论“飞沫化”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经管有你”“辅导员来了”“旭述芳华”等一批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了一系列直面现实热点、深受学生喜欢的网络作品,很好发挥了引导作用。

三是以底线思维抓好日常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网络思政中心既有教育引领的职责,也有把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一方面,我们对接陕西省委网信办和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承担全省网络意识形态调研,制作分析报告,从中找寻问题,梳理经验,优化举措。另一方面,我们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定制化打造网络骨干培训课程菜单,分别面向全省、全校的网络工作骨干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紧密对接教育部,融入发展大局大势,我们启动了“大数据赋能中心”“网络作品培养孵化中心”“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三个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大数据赋能中心”主要抓取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面向“网络作品培育孵化中心”开出“订单”,“网络作品培育孵化中心”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驻站网络文化工作室乃至全校师生进行“招标”,结合学生的圈层要点、时间节点,专业特点,以优质作品及时化解回应舆论热点,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主要针对“通俗版”问题回应推出“理论版”的内容解析,讲清楚“为什么”这个关键问题,实现理论清醒,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不糊涂、不摇摆、不回避、不沉默,进而引领行动自觉。为此,我们也在加快出台网络作品纳入科研评价体系的方案办法,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融入育人体系,发挥专业作用。

一句话概括:由于互联网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会引发网络思政环境乃至生态的强烈变化,因此,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是网络思政工作不断深入的关键,这是网络思政中心持续发展的动能。

三、样态优化是入心入脑的关键切口

推动关键要素融合,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我们比较重视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比如,与教学系统联合开发涵盖10个门类的5400余个易班优课课程,既有“铺天盖地”的声势,也有“精准滴灌”的方式。但是面对着青年大学生这一网络原住民群体的表达特点和接受特点,如何将网络由工具升维到环境,乃至扩展为无所不在的生态?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与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进行深度合作对接,整合网络资源力量,创设了“有易思”共享供给站,从思想引领、思路拓展、思潮回应三个方面,运用移动课堂、互动活动、交互体验轻应用等多种形式,综合拍、画、说、演、唱等多种方式,制作推出系列精品思政内容,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有感情的事情变得有感觉,致力打造网络育人新样态。

一是有内涵,易形式,让网络思政内容受喜爱。我们聚焦不同受众网络圈群,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和互动传播,设计涵盖口袋思政课堂、网络接龙互动活动、交互体验轻应用、思政短视频5个类别10个品牌性栏目和20余个日常网络育人栏目。其中,联合制作推出的“榜样,你好——百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眼中的党史人物短视频讲述活动”,以“文物切入”“座谈访谈”“书信朗读”等多种形式,创新讲述红色故事,借以短视频这一生动载体广泛传播,全网点击率突破500W+,“红星照耀学四史,百年辉煌再启程”活动累计吸引全省90余所高校50万师生参与分享接龙,另外,“贺建党百年,绘时代光影”摄影展示活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为建党百年发‘声’”红色经典影视配音活动、“解茫盒——我为学生办实事”等品牌栏目均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工作反响。

二是有创意,易载体,用网络思政技术升级赋能。我们注重思政网络媒介的纵深建设,融合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资源平台,整合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网络平台,在品牌化培育、系统化构建、分屏化设计的思路下,形成了思政教育网站为基础,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APP)为重点,传统网站与“两微一端”相融合的网络平台矩阵。同时,建成智慧学工底层数据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为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作提供“信息池”和“数据库”,目前已经取得智慧思政建设两项专利。同时,结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培训等途径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互联网+网络育人”“网络育人赋能精准思政”等论坛,增强教师队伍对数字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把握,深化他们对网络传播规律的认知,提高他们的互联网技术和素养。

三是有格局,易定位,助网络思政模式共建共享。一方面,在传播者的策划制作层面共建共享。针对西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积极主动联合有关单位、媒体、高校等,拓展宽广的合作面,提升产品输出水准,这种共享使学校的思政资源与设备的功能被互联网无限放大,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受众的定位层面共享共育。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足的问题,聚焦高校立德树人的对象,立足学校学生,面向陕西双非高校学生,拓展推送给西部其他青年群体,搭建了青年群体表达、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这种共享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受众“储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是也能在参与中,个性化地提出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获得交流与评价,形成彼此促进的共同体。

四是有温度,易思维,推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转型。针对学生乐意表现才能的特点,积极提供网络展示舞台汇聚正能量;针对学生内在多元需求的特点,着力提供丰富资源选择彰显亲和力;针对学生热衷交流分享的特点,主动提供网络互动应用增强导向性。作为面向学生主体开设、以提升思政网络用户黏性为目标的“小中树洞”栏目,多篇阅读量突破10W+,最短一篇推出半小时破10W+,师生反响热烈,引发广泛关注。

一句话概括:实践理念共享化、创作内容针对化、过程管理系统化,是优化育人效果的重点,这是网络思政中心持续发展的强大势能。

2022年,网络思政中心将迎来新的革命性变化,无论是场地设备、硬件软件、体系架构、品牌标识,都将迎来“2.0”版本的全面升维。我们将进行设计优质内容作品,发挥省校两级中心的牵引功能,鼓舞师生砥砺实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将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进行全景式扫描、图景式透视,用大数据赋能助力思政领跑,最终实现“把工具的事情给工具,把思想的事情还给人!

上一条:【陕西高校云端人文大讲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察和思考 下一条:刘慧: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