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思政

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3年10月20日 15:52 颜毓洁 于欢  点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出现了多样性的新局面。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一种发展市场经济之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新时代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之必须。本文谨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以供同志们借鉴和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具有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的区别:与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实际能力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1)教学目标不同: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2)教学内容不同: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以课堂为主要场所进行授课,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3)教师角色不同: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导师;而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应用型本科教育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则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1985年正式批准设立14所“本专结合”高等院校,在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性。(2)20世纪90年代,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并规定各类高校的设置与管理。(3)21世纪初期,我国加快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2002年正式批准5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4)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课程体系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呈现“重专业轻思想”“重实践轻理论”倾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重专业轻思想”“重实践轻理论”倾向,以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弱化或者缺失。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以专业课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课为主,人文素养类的课程很少,即便有也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收效甚微。

第二,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佳。限于师资结构和配比的现状,应用型本科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严重不足。思政课教师比重偏低,数量偏少,“配齐建强”任重道远。许多思政课教师每周要授课20课时,严重挤压科研时间,导致思想研究成果普遍偏少。受社会大环境“精英论”“唯分数论”影响,学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的科研平台不多,科研资源十分有限。有些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占比远远超过1:350;辅导员师生占比远远超过1:200。

第三,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影响和驱使,大学生更多迷恋于自我。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入,社会多元价值观良莠不齐,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严重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大众媒体低俗化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沉迷于网络、玩抖音、刷朋友圈、玩网络游戏,导致“宅男”“宅女”现象频发。许多大学生不仅“宅”,而且生活趣味下降,人际交往缺失,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躺平”“内倦”现象时有发生......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第一,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抓好党建工作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精心组织和培养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落地生根。学校党委及其职能部门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检查考核各级组织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把牢政治方向,端正办学理念,规范制度,校正偏差,不断提升办学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学校党委要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机制,切实发挥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和重点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强调指出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怎样培养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什么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简称“五育融合”方针

第一,新时代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是“五育融合”教育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专业课、基础课、公共课都要和思政课相向而行——“课程思政”;显性思政课+隐形思政课等等。

第二,“五育融合”要围绕立德树人进行:(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劳动教育不只是加设一门课,记两个学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特别是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劳动上予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三)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六个要”为基准,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1)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岗位(2)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实行“一票否决”制。(3)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优质人才的示范效能,通过引进杰出学者、师资博士培养、退休教师返聘等举措建强师资队伍。(4)创新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思政课教师奖励办法,表彰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四)注重教学内容守正创新,努力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1.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思政课育人动能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做好理论阐释与引导。一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到各门思政课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程群建设。二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为平台,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术高地、汇聚学科人才,围绕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好研究和阐释,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学术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坚持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系统化思维、体系化打造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尽快让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说服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引导学生,强化“思政课重在讲道理”的理念和做法。第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好价值引领与塑造。一方面,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要努力形成自己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和品牌,用“精湛的功力、新颖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思政课程。

2.聚焦关键问题,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关键问题,在精准发力上下功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第一,精准识别学生需求,有效实施内容供给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直击“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的精准化思政课教学,是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有效之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理数据,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精准勾勒学生的个体画像和群体画像;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把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重点、理论的难点与社会的热点相结合相融合,安排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重视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在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等。同时,教师本人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教师要做到真懂真信、先懂先信,“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人者先受教育,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

3.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重视理论性是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理论只有做到有高度、有广度、有热度,思政课才能讲好道理。“有高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课堂理论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突出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做好时代新人。“有广度”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理论素养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理论教学要丰富跨学科知识,在旁征博引中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要把国内外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环境讲清楚,在中外对比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讲清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和中华文明史等,在纵向对比中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有热度”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一方面,通过生动鲜活、联系实际的案例和素材,展现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思想魅力,帮助学生领悟理论真谛、启发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加强对当前国内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生真正“解渴”“尽兴”。

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往深里走。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深入进行调研;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贴近现实生活,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实里走。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理论观照现实。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化长篇大论为小口切入;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使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领悟思政课的实效性。三是要结合大学生特点,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心里走。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五)积极搭建新媒体育人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新时代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随时跟进。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传授知识,传播正能量。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且操作便捷,个性鲜明,兼具社交功能。要将教学内容通过新颖的手段展示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网络思政教育具有时效性,又兼备受众的广泛性及针对性。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联互通,减少了面对面进行思政教育的尴尬气氛和焦虑情绪,同时便于保护学生隐私。

(2)坚持“高端品质、精实工作、尖端技术”理念,完善思政课资讯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在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侧”上下功夫,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等蕴含的育人元素,不断积累和提炼鲜活案例、生动故事和宝贵素材。

作者简介:

颜毓洁,男,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于欢,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生。



本网站学术板块用于学术交流,不表达任何学术认同与评价,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具备学术支撑力。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上一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下一条: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研究课题培育成果展(5)丨绝不容许网络成为诋毁我国疫情防控的“跑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