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

生源地就业,剪不断理还乱

2021年06月25日 20:55   点击:[]

各位婷姐说就业的听友,大家好,虽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整体就业工作的进度与往年相比推迟了一个月,但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仍然如期而至,同学们即将走出象牙塔,去迎接自己的远大前程。今年各个高校的整体就业情况都比往年有了很大的降低,在还未签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牢牢地把就业的目标地域锁定在生源地,纵使外面的世界精彩绝伦、机会多多,也自岿然不动.今天,婷姐就想跟大家谈一下生源地就业的问题。

生源地就业动机分析

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这些动机也体现了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经过查阅文献、个别访谈和实地调查,婷姐将毕业生选择生源地就业的动机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我们从学生个人来谈。从客观角度分析,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竞争压力大、生存成本高,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抗挫能力、承受力较差的特点,虽然想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会心生畏惧。在职业方向上,毕业生多偏向在家乡所在省份选择更为稳妥的职业,不愿意在特大或是大城市从事更具有挑战性、未知性更强的等项工作,有明显的职业类别倾向,他们在求职时更热衷于国企事业单位,或者选择考取公务员。从主观角度分析,部分毕业生追求“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为目标,不愿去工资低和离家远的企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是打算毕业后回归家庭,选择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做全职太太。

前几天,婷姐针对学校留陕就业同学做了一期沙龙。在聊天过程中,明显发现女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生源地就业,他们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离家近。

接着我们从家庭因素来谈,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90后独生子女也逐渐成为未来就业的主力军,显然,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就业观影响较大,他们对于家庭的依恋很强烈。在传统观念上,父母更希望子女留在省内发展。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人员结构简单,他们赡养父母的压力和负担较重,在就业地选择上一定程度会受到家庭的牵绊,选择上偏于稳妥。同时,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水平也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观,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一部分毕业生家庭条件较好,受父母的精英观念和保护意识影响较大,毕业后希望父母给自己想办法,或者说父母有能力帮助子女解决工作问题,这也是造成学生想要生源地就业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们从社会资本来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社会资本并不是指整个社会所拥有的资本,而是指个体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等,它们可以被调动和利用,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资本中的血缘、地缘、亲缘对毕业生就业前景、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地点的选择、就业心理等产生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固守生源地就业的重要原因。

当然毕业生的就业动机包含但不限于以上3点内容,大学生 家乡所属区域的发展水平,本地就业政策的吸引、生活环境等 因素也会对毕业生的职业地点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二、生源地就业行为表现

那么,生源地就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具体会有哪些行为表现呢?婷姐在跟同学交流时发现,同学们基本会有以下几点行为特征。

第一,对大城市的刻板心理认知。有同学谈到去大城市就业的弊端时说,“在大城市工作收入高但是压力太大,行业机会虽然多但是不稳定,公司虽然现在发展好但未来未知。”这种刻板心理,也体现出毕业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自身条件不足以适应大城市的发展,他们在找工作投递简历时会直接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岗位。

第二,盲从。很多学生谈到,受亲朋好友的影响,父母想让他们考公务员,做高校老师等,因此他们找工作只考虑稳定性强的国考、省考、或者教师等职业,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同学说室友在秋招时发现单位都是以外地企业为主,因此,这些学生直接忽视秋招,准备等春招再投递简历。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这些同学的计划,在访谈过程中,不止一位同学表示,很后悔年前没有去找工作。

第三,受挫后直接放弃投递简历。求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正式跟社会人打交道,由于缺乏经验且市场的就业压力大,找工作时很容易遇到求职挫折。一部分同学受到打击后会产生心理阴影,可能会放弃继续投递简历,更希望能够利用家庭关系来获得一份稳妥的工作

第四,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清晰地职业方向,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些什么,对职业生涯很迷茫,展现出的就是消极求职的状态,这样找工作的难度再次增加。

三、如何破解生源地就业困局

从一个人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讲,选择生源地就业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只要积极正向可自控,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地域的满足而忽略客观条件的局限,那就未免有些草率。就像刚才谈到的 那些同学,其实回过头再来看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当初的执念有些不理智,也会懊悔自己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面对故土和他乡,如何理智地做出选择呢,婷姐觉得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首先,树立动态的择业观。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普遍考虑离家距离,薪酬高低,生存成本高低等因素,过多的担忧与思虑往往会错失就业良机。究其原因,就是把就业看成了一个静态的结果,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婷姐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同学觉得我今天选择了,那么我以后就永远没有改变的机会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在上周面向留陕就业同学的沙龙时举了我一个博士同学的例子,这个同学本科是成人教育的,硕士也是一个不知名高校的,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位,最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人生是一个过程,当前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个阶段做准备。所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应该打破传统静态的就业观念,独立自强,减少对家庭的依赖,提高决策能力,找到在社会的立足点。

其次,和家长尽早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在访谈中发现,有一部分想在生源地就业的同学自己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主要是家长的要求使然。所以,同学们应该主动和家长沟通,陈述自己的职业规划,展现自己的能力储备,让父母看到你已经不是他们眼中的小孩子,而是一个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了。其实从父母的角度,只要孩子好,其他的他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最近在跟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想在生源地就业的学生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职场。问她喜欢什么,能干什么,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回答不上来。再问用人单位想要什么样的人,就更茫然了。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每次有生源地的单位来招聘,就义无反顾一马当先的冲上去,结果因为对单位不了解,简历没有针对性,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提前进行自我和环境探索,找到二者之间的匹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放矢地投递简历,才有可能实现生源地就业的目标。

好了,今天婷姐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婷姐建议选择在生源地就业的同学在疫情大考下,一定要克服消极就业情绪,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抓住就业机会。

上一条:第三十期:个人特质与职业发展(二) 下一条:网络求职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