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赋能乡村振兴专项 ”| 古韵柿染焕新颜

2024年07月14日 21:48 赵青意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逢盛世青年行实践团  点击:[]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深对柿子深加工产业的认识,7月12日上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逢盛世青年行实践团一行人走进富平县薛镇柿小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柿染工艺的魅力。在此次参观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柿染技艺的深奥,进一步了解到柿小染公司在传承和创新柿染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此次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秋韵柿染——阳光的调色盘

柿染,也叫柿漆染。 柿染工艺是草木染工艺的一种,其染色液是以未成熟的青柿子为原料,捣碎、浸泡后,经过一年以上的发酵而成。经生产车间负责人刘耀鹏介绍,与浸泡在溶液中染色的草木染工艺不同,柿染所用布料需晾晒在太阳下才能开始变色并逐渐加深,并且随着染色次数及日晒时间的增加,色彩牢固度和色彩美感、韵味等方面将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其成品也会更加防水、防腐、防虫、结实耐用,因此柿染也被称作“太阳之染”。

(刘耀鹏为实践团讲解柿染文化)

(公司院内晾晒的柿染素布)

这是一种完全依赖太阳的工艺,夏时染的布料颜色略深,冬季时会略显柔和,根据风的强度、湿度以及场所的不同,染制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果说蓝染是天空与海洋,那么柿染就是太阳与大地。天然柿漆的色泽在阳光与空气的交互作用下,渐渐固着在布料上,日渐醇厚,这是大自然赋予给布料的第二次生命。柿染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自然恩惠的一种礼赞。

(中国柿染艺术馆内展品)

染秋之艺——今时柿染应用

柿子的原产地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在讲解途中,刘老师提到,最早的柿染大概出现在唐代,《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及。随后通过搜集资料,实践团团队了解到唐代的《云仙杂记》有云:“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这是关于柿染最早的文字记载。

(柿染汉服成品)

柿小染公司的艺术馆内展示了现代各式各样的柿染成果,体现出现代人们应用柿染更注重其观赏性的特点。柿染与一般植物染相比更优越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可以冷染、热染,还可以绘染,绘出国画般的质感,这让柿染作品与艺术结合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因为这些特性,柿染被更多地应用至文创、服饰等方面。除了各类玩偶,家具,布艺,柿染还在国风装饰品方面取得良好的反响。

(中国柿染艺术馆内文创品)

柿色新境——传统工艺的创新

柿染与其他植物染相比还有一个不同点——柿染漆的发酵需要进行漫长的等待及复杂的工艺,而这一直是柿染发展的一个难点。要想使柿染工艺走进大众的目光,就必须进行工业化改革。

作为富平人,杨维娜对柿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因此联系村委会创建了柿小染公司。近些年,柿染工艺虽逐渐兴起,但仍停留在手工制作阶段,无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富平县委、县政府对此大力支持并当即致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寻求帮助。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相关专家不久后就带人前去考察。

杨维娜趁热打铁,向研究所提出柿染未来发展的四个方面:一是研发柿漆现代化生产线。二是将柿漆标准化,缩短发酵期。三是去除发酵的酸臭味。四是建立富平柿漆标准,将这个标准确定为整个行业标准。

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5月9日,中国富平柿染研究中心在富平县薛镇湾里村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富平县和植物研究所一起按照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研发的中国首个现代化柿漆中试生产线,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 2024年预计生产超100吨柿漆。在未来,柿漆产业将持续发力,助力富平县的经济发展。

(刘耀鹏与团队成员合影)


上一条:下乡筑梦正当时,青春闪耀新篇章 下一条:“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夕阳无限好,养老知识先行——共筑幸福晚年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