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国韵民俗,助推非遗文化传承新发展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开展暑期三下乡非遗研学调查实践活动

2024年07月20日 00:08 刘腾腾,盛文馨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赴西安市非遗研学调查社会实践队  点击:[]

为响应《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继续教育”的号召,2024年7月6日至7月11日,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赴西安市非遗研学调查社会实践队吸纳二年级为主的本科生,借助非遗展馆、社区调研,探究非遗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创新方式,前往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铁塔寺社区开展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1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赴西安市非遗研学调查社会实践队 社区工作人员摄

寻传统文化之根,奠非遗体验之基

7月6日,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赴西安市非遗研学调查社会实践队抵达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调研和考察,面对面与多彩的非遗文化接触,切身体验非遗技艺,探究如何将非遗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创新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

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实践队员近距离观察到老腔皮影、陕西泥塑、马勺脸谱、非遗纸鸢等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珍贵实物,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每一项非遗技艺都蕴含着世代匠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此次考察为即将开展的非遗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指向和丰富的素材,为呈现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特色非遗文化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实践队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调研和考察 盛文馨摄

经过调研、培训、讨论和多次课堂演练,团队预备在非遗体验系列课程中将非遗手工制作与传统民俗特色相结合,深度链接民俗工艺与人文底蕴、美学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感受到非遗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采取富有院系特色的美育教学方针,采用趣味非遗教学与美术手工辅导并行的综合教学模式,通过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提升学员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用“美育浸润”意识构建一个创新而有活力的美育课堂新景观,用知识、艺术、美育三块积木搭建起特色非遗课程堡垒。

链接非遗与儿童,激发传统非遗文化创新活力

7月7日至9日,实践队员们走进铁塔寺社区,为孩子们带来“国韵民俗,非遗扎染”课程。孩子们进行扎染初体验,按照步骤进行颜料配比、捆扎、浸泡、取出、晾晒,亲身探索,自由发挥想象力,发现扎结与染色之间产生的化学效应,总结出了不同的扎结办法所呈现的图案规律。他们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染出了深深浅浅的花纹,染布上生出的每一朵风采独具的图案都是儿童丰富想象力与自然神奇造化的结晶。

图2 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进行非遗扎染 洪晨毅摄

7月10日,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绘梦世界,执笔丹青”的非遗漆扇体验活动。小朋友们通过认真听课和亲自实践,学习非遗漆扇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在游戏中感受着劳动与创造美的乐趣。传统非遗技艺与孩子们天真灿烂的想象力碰撞相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最古老的文化在最年轻的孩子们心里扎下根,助推传统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局面。

图3 为孩子们在认真倾听实践队员进行漆扇讲解 洪晨毅摄

美育为翼,助飞儿童艺术想象

最后一日,史论系非遗研学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主题为“非遗纸鸢,逐风引线”的国韵民俗体验活动。实践队员坚持美育教学理念,采用学员互助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为学员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让学员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审美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队员们的指导和陪伴下,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开始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一个个有趣鲜活的奇思妙想停驻在纸鸢的翅膀上等待飞翔。

图4 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将绘制好的纸鸢进行组装 洪晨毅摄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讨论备课、制作教案和PPT,为西安市铁塔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有内涵、有趣味的非遗体验课程。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于扎染、纸鸢、漆扇等非遗文化的了解,促进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为非遗传承和美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青年力量。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队更加了解了儿童教育、非遗传承的现状和需求,也在非遗研学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学科素养,他们将继续脚踏实地的努力与付出,发挥青年之力,展现青春风采!


上一条:行走的思政课┃长安大学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绿意融沙海,生态筑繁荣”暑期社会实践队——创新赋能,绿富同兴 下一条: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有为青年